主講人 | 論 文 題 目 | 指導教授:胡正之 老師 |
陳姵瑄 | 台灣民間生育神信仰初探──以註生娘娘、臨水夫人、池頭夫人為核心 | |
高培凱 | 試析夢中夢與神女意象研究 | |
白飛凡 | 從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看清初軍事發與與社會問題 | |
吳菡瑀 | 從清三大擬志怪中的同性戀小說看儒家禮教的發展 | |
游亞珍 | 論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敘事手法及其婚姻觀 | |
林奕豪 | 從《楚辭.天問》探究屈原之憂思 | |
柯 怡 | 與天抗衡──由中國上古「叛神」神話見王權之正統性 | |
徐福麟 | 《文心雕龍》體字析論 | |
戴君珊 | 以儒道思維辨析陶淵明心境美學 | |
蔡文涵 | 明清飲食文化中吃的藝術與袁枚《隨園食單》 | |
王資雅 | 日本百人一首與中國國風之異同 | |
林暄燁 | 〈九歌.大司命〉與十殿閻王的地獄審判 | |
林晏如 | 淺探晏殊祈願頌禱之詞 | |
王佩郡 | 論韓非思想體系與資本主義之關係 | |
黃蕙庭 | 李賀詩中的衰老與死亡 | |
李芸慧 | 由《易》之乾坤二卦探討中國傳統兩性地位 | |
陳俐伶 | 論韓愈的文學理論 | |
李怡慧 | 朱少麟小說研究 | |
劉益君 | 《聊齋誌異》中的倫常思想與儒家父子倫關係之比較 | |
李虹儀 | 論《儒林外史》的「隱者」與「四藝」 | |
鄧家宜 | 嗟行邁之彌留,感時逝而懷悲-論陸機感時小賦之情思 | |
劉雅惠 | 論俠與唐代俠義小說 | |
張育文 | 張籍樂府詩研究─以〈節婦吟〉為例 | |
張瀞文 | 《霸王姬》電影分析及人物生命觀──由Frankl意義治療學理論看電影主角 |
主講人 | 論 文 題 目 | 指導教授:曾聖益 老師 |
甄若竹 | 周邦彥與李清照婉約詞之比較 | |
李岱霙 | 從李清照詞探究其生命情懷 | |
林佳慧 | 馬致遠現存雜劇派生詞之後綴研究─以頭、子、兒為例 | |
王祐晨 | 擬普羅普敘事結構理論分析《搜神記》 | |
鄭景議 | 由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看漢初黃老政治之運用 | |
董家豪 | 楊伯峻《論語譯注》對語法及虛詞的解釋研究 | |
吳秋槿 | 以蘇轍《欒城集》篇章收錄情況探討宋、明、清之選本風格 | |
潘彥貝 | 李商隱無題詩研究 | |
何佳霖 | 諸葛亮北伐與出師表相關研究 | |
王郁璇 | 由李清照詞作探究其愛情觀 | |
劉鐔靖 | 從蛇象到人身——白蛇形象的轉變 | |
朱芸慧 | 以87版央視《紅樓夢》戲劇表現看黛玉 | |
羅久惠 | 《韓非子》歷史寓言故事的政治思想 | |
孫莉婷 | 《聊齋誌異》的愛情觀 | |
林陞儀 | 畢飛宇《玉米》權力之論述 | |
吳祥毅 | 司馬遷的道德觀念 | |
王筑 | 從《今古奇觀》中的婚姻愛情題材初探明代女性形象 | |
簡佑亘 | 論〈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〉之藝術手法及意義結構 | |
沈芸 | 傳統戲曲花旦和青衣比較 | |
吳雅雯 | 論《三字經》內省道德教育思想之探析 | |
呂宜亭 | 論詩經「魚」的隱喻至漢代樂府詩的轉變 | |
陳怡瑾 | 張愛玲《第一爐香》女性主義研究 | |
吳珮華 | 詩經中的女性美 | |
張懷恩 | 流行樂當中的古典文學引用探討-以林夕歌詞為例 | |
王薏茹 | 李賀詩的夜行研究 | |
蔡志強 | 論〈遠遊〉為屈原絕筆作 | |
黎俊彣 | 文天祥詩歌的愛國精神 |
主講人 | 論 文 題 目 | 指導教授:林郁迢 老師 |
易淑宜 | 五月天情歌的倫理價值觀析論 | |
陳芷嫣 | 棋靈王的敘事結構 | |
姚思涵 | 古代傳說中的蛇神與妖蛇的形象析論 | |
黃耀儀 | 從山鬼人稱關係論其情意觀 | |
陳虹潔 | 妻妾成群‐訟蓮之瘋 | |
林裕濠 | 三國的正統論 | |
張琳 | 論郭芙的愛情與性情 | |
呂璧至 | 中國傳統冥界觀析論 | |
李艾亭 | 中國傳統小說的夢境模式析論 | |
姚楒莛 | 論《聊齋誌異》中的仙人與仙境 | |
冼偉鈴 | 論現代流行音樂中的中國風詞 | |
石孟婷 | 台灣瘟神的形象及其信仰 | |
闕敬倫 | 論《紅樓夢》好了歌與敘事治療 | |
王子容 | 武則天歷史評價再思考 | |
朱苑汝 | 胡淑雯小說筆下的女童形象及其社會關懷 | |
施旻亨 | 兩種生命情調‐莊子與卡繆 | |
關健豪 | 論希臘神話悲劇中神喻 | |
陳威廷 | 論雲門對《九歌》的神話再現 | |
張健倫 | 《笑傲江湖》中男子自宮形象 | |
王鼎鈞 | 《孫子兵法》觀NBA經濟學 | |
陳宜廷 | 論王維自然詩作的感官美學 | |
王子欣 | 賈府庶出小姐‐迎春與探春 | |
高如玫 | 從史傳至小說‐論《三國志》裴注與演義中周瑜、陸遜形象之轉化 | |
李蕙穎 | 呂后形象新論 | |
陳思晴 | 《金瓶梅》中女性的貞操與愛慾 | |
林圓婷 | 余光中遊記析論 | |
呂宛柔 | 論民初小說對基督形象之塑造及其政治目的 | |
林庭安 | 論傾城之戀中的歷史觀 | |
翁敬桓 | 水滸宋江性格分期研究 | |
吳文琦 | 走出大觀園的探春 |
主講人 | 論 文 題 目 | 指導教授:呂湘瑜 老師 |
王嬑萱 | 余光中現代詩中的中西融合 | |
王文慧 | 試論李清照的豪放詩詞 | |
游思婷 | 試析李清照詠梅詞 | |
陳亭兒 | 從張愛玲生平探討其小說中的悲劇 | |
郭 湲 | 論張愛玲於上海年代之短篇作品 | |
陳珮綾 | 細論《金鎖記》中曹七巧的人格特質及其表現的女性主義 | |
李郁旻 | 論李宗吾及其厚黑學 | |
黃冠蓉 | 從厚黑學的角度探討呂后的政治手腕 | |
謝羽柔 | 韓寒《青春》剖析 | |
盧家豪 | 台灣現代主義與《傷心咖啡店之歌》 | |
李欣靜 | 情感剖析與性別認同──邱妙津女同志作品研究 | |
李芃叡 | 三毛之死──由三毛文本探究其自殺心理 | |
陳薇安 | 試論韋小寶的婚姻 | |
袁翊華 | 從《世說新語》看魏晉南北朝的女性 | |
蔡宛伶 | 從歷代女子教育制度看唐代女性地位 | |
王奕琇 | 唐傳奇愛情三傳:〈鶯鶯傳〉、〈李娃傳〉、〈霍小玉傳〉中女性意識之探討 | |
姜姿伶 | 聊齋誌異──愛情故事架構分析 | |
吳貞儀 | 《聊齋誌異》中的俠女形象 | |
林欣瑤 | 詩經中的愛情詩 | |
許維寧 | 從九歌中女神的形象探討楚地巫覡信仰的特色 | |
王昱涵 | 從《說文解字》衣部字論漢文化中的穿戴文化 | |
施君如 | 古典小說〈畫皮〉與電影改編和比較 | |
許斐亭 | 韓非子三論與生活應用 | |
陳怡均 | 清初男同性戀行為模式探討‐‐以聊齋為例 | |
顏茹稜 | 《三言》中女性對傳統愛情觀的顛覆──以〈蔣興歌重會珍珠衫〉、〈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〉、〈賣油郎獨佔花魁〉為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