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講人 | 論文題目 | 指導教授:胡正之 老師 |
楊蕙明 | 淺談《國殤》之死亡美學 | |
曾廉懿 | 論蒲松齡《聊齋誌異》女性形象的刻劃矛盾 | |
王雅萍 | 探析《了凡四訓》「立命論」之突破及其功夫論 | |
林士堯 | 白居易政治態度轉變之研究 | |
謝易安 | 從《現代文學》雜誌看六0年代台灣存在主義文學 | |
黃詩菱 | 《金瓶梅》中的死亡藝術-以李瓶兒為例 | |
邱淑怡 | 唐傳奇《南柯太守傳》中的佛道影響 | |
李潔新 | 圍棋盤局研究-以《天龍八部》棋局為例 | |
鄭竣榮 | 論中國上古神話中崑崙神山之地位及其演變 | |
黃錦繡 | 從唐人陸羽《茶經》看唐代茶文化探微 | |
古賴鳴喈 | 從文本探討三毛「愛」的精神與實踐 | |
---|---|---|
黃詩媛 | 漢諱考-西漢避諱研究 | |
周郁玲 | 烏盆故事演變探析 | |
鍾佳錚 | 《補江總白猿記》中的道教色彩 | |
郭乃華 | 古今教育觀念探討-從《禮記.學記》中看教育 | |
洪賢嘉 | 唐傳奇男主人公與才子題材之相依姓 | |
林介如 | 理想社會的建構與瓦解-墨子尚賢思想研究 | |
朱蕙君 | 《搜神記》妖形象變化 | |
陳婉婷 | 新感覺派中的上海城市 | |
邱士川 | 《莊子》工夫論中「忘」的探討 | |
黃湘閔 | 「新」寫實小說研究 | |
林郁珊 | 唐人小說〈紅線傳〉研究 | |
許曉詩 | 《金瓶梅》女性角色研究 | |
洪佩卿 | 《二拍》主題涵義探討 | |
莊琬愉 | 《聊齋誌異》中狐意象之獨特意蘊 | |
張素樺 | 《聊齋誌異》悍妒婦女形象分析 | |
溫婷伊 | 先秦儒家對死亡命題之解答-以孔子生死觀為例 | |
陳軍翰 | 李白詩歌之詩酒關係研究 | |
林建呈 | 韓非法思想析論-從法體系之建構平反古人對其的誤讀糾謬 | |
李驊婷 | 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中的秦人鬼神觀研究 | |
嚴巧穎 | 淺析聶紺弩詠屈原詩之意義 |
主講人 | 論文題目 | 指導教授許朝陽老師 |
林佳萱 | 論黃庭堅詩中的脫俗風格 | |
張睿心 | 從莊子寓言看莊子思想 | |
吳宣穎 | 《莊子》的水意象 | |
陳開韜 | 春秋時代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學術的影響力 | |
彭偉倫 | 成聖的功夫論 | |
許巧琳 | 屈原楚辭的審美意象 | |
李孝慈 | 中國神話對中國傳統小說的影響 | |
王姿云 | 哪吒神話與台灣三太子信仰 | |
林若菁 | 唐代俠義小說研究 | |
禚凱薇 | 論《孝經》與《論語》中之孝道 | |
李思慧 | 古詩十九首中的主題內容試析 | |
洪以慈 | 東坡詞中「月像」的比興手法與創新 | |
詹筑羽 | 從潘金蓮與西門慶看金瓶梅與水滸傳之比較 | |
林瑾安 | 論李清照詞作風格 | |
林文凱 | 論基督教原罪思想調和孟荀的心性論的可能性 | |
朱孟婷 | 論史家筆下的呂后──以《史記》、《資治通鑑》為例 | |
葉人豪 | 朱熹理學面臨的時代課題─佛教盛行 | |
陳若萍 | 探究三言、二拍中女性角色相關故事反映明末社會風氣 | |
邱敬庭 | 試析《三國演義》虛寫與側寫之人物描寫策略──以「溫酒斬華雄」及「三顧茅廬」為例 | |
周書維 | 元稹新樂府研究 | |
潘雅婷 | 老子與海德格之世界觀比較 | |
金寧惇 | 韓非子中的道家思想與老子道家思想之差異 | |
林姿岑 | 《論語》「子」字的用法析論 | |
溫佩妤 | 以李贄文集論晚明理學的衰弱 |
主講人 | 論文題目 | 指導教授曾聖益老師 |
周承緯 | 論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曹操形象的轉換 | |
葉芳君 | 論張愛玲金鎖記中的女性形象 | |
游苑青 | 從北宋詩之革新看黃庭堅詩之脫俗理趣 | |
許芳瑜 | 南朝宮體詩─論筆下南朝貴族女子之社會地位與風貌 | |
林佳君 | 莊子的逍遙與生活中的哲學 | |
劉思吟 | 白居易閒適詩探微 | |
黃嬋 | 曹操與曹丕詩歌研究 | |
蔡竺恩 | 《楚辭》山鬼探討 | |
李姿蓉 | 屈原與《九歌.二湘》相關論題研究 | |
吳開雲 | 盛唐時代仕女服飾與妝容研究 | |
陳薏庭 | 陸九淵心學研究 | |
陳冠璇 | 比較中國「天」與「聖經」中神的概念 | |
江政倫 | 中國太陽與月亮神話情感研究 | |
林昭綺 | 《世說新語.賢媛》之魏晉婦女形象 | |
謝欣怡 | 論黃宗羲的「公天下」思想 | |
歐陽淑慧 | 《西廂記》的女性形象分析與其喜劇結局探討 | |
---|---|---|
陳昱雯 | 從《品花寶鑬》探明清狎伶之風氣 | |
白洳瑄 | 佞幸與弄臣-先秦至西漢的男寵 | |
莊雅琇 | 《文心雕龍.神思》之藝術想像論淺析 | |
翁儀真 | 荀子天道與人性思想之初探 | |
陳多俐 | 無情小說,有情人生-以佛洛伊德心理學分析張愛玲生平對文本的投射 | |
陳筱惠 | 唐代七夕詩意象呈現 | |
林依佳 | 論《世說新語》的女性群體風貌 | |
陸希怡 | 一部寓意深刻的寓言-以《郁離子》淺析劉基 | |
吳逸萱 | 論《史記.遊俠列傳》對唐豪俠小說的影響 | |
蘇佳君 | 《聊齋誌異》-女狐情愛篇章研究 | |
吳柏靖 | 「課虛無以責有,扣寂寞而求音」-淺析陸機之《文賦》 | |
廖容萱 | 觀《世說新語》中魏晉士人之性情 | |
施博文 | 宋代荀學研究 | |
楊喬雯 | 廖輝英等下的第三者描寫 | |
游師璇 | 《世說新語》中魏晉文士任誕形象析論 | |
高郁涵 | 《紅樓夢》大觀園建築之象徵意義 | |
蘇微涵 | 淺析項羽、劉邦之成敗-以〈鴻門宴〉論之 | |
蘇詠儀 | 〈唐傳奇的女性形象研究〉 |
主講人 | 論文題目 | 指導教授曾守仁老師 |
王珈湞 | 杜甫形象新解 | |
李毓貝 | 林懷民《九歌.山鬼》形象創新 | |
林穎欣 | 論建安辭賦對屈宋文學的繼承與拓新 | |
王挹青 | 王熙鳳的女性意識 | |
陳葳如 | 紅樓夢續書中林黛玉形象的衝突和轉變-以紅樓圓夢為例 | |
李貞慧 | 奇幻文學背後隱喻的中西思想差異-以《魔戒》與《西遊記》為例 | |
李瑞 | 以佛洛伊德之精神分析論《聊齋誌異》中的情慾夢 | |
王(女名)云 | 曹植女性形象描摹之分析 | |
---|---|---|
李佩怡 | 談《橘子紅了》電視劇之蛻變新生 | |
廖若婷 | 70年代以降中台灣地方散文的書寫特色 | |
王怡林 | 鮑照〈蕪城賦〉在京都賦中的變體 | |
柯昀汝 | 從小說故事技巧和戲劇模式分析聊齋-以〈阿寶〉、〈辛十四娘〉為例 | |
林美杏 | 神遊《離騷》-試探屈原的創作心理與時代文心價值 | |
謝佳珊 | 對於唐代飲食文化的體現 | |
林瑾璇 | 試從宋代七夕詞論述詞體與節俗之相契性 | |
宋彥良 | 從悼亡作品論義山詩中的情與心靈世界 | |
莊秉璋 | 魯迅筆下神怪形象及內涵 | |
張維純 | 從賈探春之性情觀其治事方法與管理模式 | |
蔡佩吟 | 法律與文學的對話-以《楊乃武與小白菜》為例 | |
林奕君 | 唐傳奇中的狐與女性 | |
劉筱勻 | 《搜神記》的鬼形象研究 | |
王祐晨 | 試論搜神記之敘事結構 | |
鄭文淵 | 韓非與荀子人性論比較:試析其對於政治思想之影響與衝擊 | |
周芷潔 | 唐山水詩中的轉變 | |
雲柏方 | 劉邦集團與項羽集團的領導和組織分工 | |
陳之昊 | 「新」的女媧:魯迅〈故事新編.補天〉中女媧形象探討及魯迅的文化批判思想 |